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持續活躍。由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國家科技評估中心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共同編寫發布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21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年3554家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和技術開發、咨詢、服務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項數以及合同金額均有增長,合同項數為466882項,合同總金額為1256.1億元。其中,轉化科技成果超過1億元的高校院所數量為261家。
《報告》指出,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和作價投資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額分別為69.8億元、67.8億元和65.0億元,均呈現明顯增長。高校院所轉化科技成果的平均合同金額為96.6萬元,其中,作價投資平均合同金額最高?!秷蟾妗方y計,在2020年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轉化合同中,獎勵個人金額占現金和股權收入總額的比重超過50%,獎勵研發與轉化主要貢獻人員金額占獎勵個人金額的比重超過90%。
值得一提的是,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方式轉化科技成果流向聚集明顯,超四成轉化至制造業領域,超六成轉化至中小微其他企業。另外,各地方科技成果產出與承接能力各有亮點,比如,山東省和廣東省對其他地方產出的科技成果吸引能力強,承接金額最高;江蘇省和浙江省科技成果轉化平衡有序發展,科技成果產出能力強;北京市和上海市高校院所多、科研能力強,輸出成果到其他地方合同金額遠大于承接其他地方成果轉化合同金額。
近年來,我國先后開展了一系列相關改革任務部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不過,《報告》也列舉了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如政策有待進一步協同落實、轉移轉化專業人才缺乏、金融資本支持力度不足等。
為此,《報告》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比如,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促進政策協同落實;完善成果披露、國有資產管理、盡職免責等方面的實施細則,切實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的難點。
“豐富金融支持模式,強化財政金融資源引導作用?!薄秷蟾妗分赋?,推進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改革,鼓勵地方設立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創業的投資引導基金,提升子基金投早投小的比例,重點支持轉化應用科技成果的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此外,要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作用,創新適應成果轉化特點的金融產品,支持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等。